修复古生物化石成都这家博物馆就是牛
■很难想象,在崇州市工业园区内,竟然藏着一座国家二级博物馆--崇州天演博物馆,这也是成都唯一一家以展示地质古生物标本为主的非国有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在我国自然类博物馆中,这家博物馆大有名气。据了解,即将开馆的成都自然博物馆内,将有27件恐龙化石与该馆有关,国内70%左右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类博物馆都在这里采购技术服务。
■该博物馆还是国内乃至全亚洲非国有博物馆中古生物化石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博物馆:藏品近五万件,时间跨度达26亿年,仅恐龙就有70余种。
技术过硬
得到业内专家的普遍认可
今年51岁的王小兵是崇州天演博物馆馆长,他带着记者快速穿过诺大的、展览着各种恐龙化石的展厅。拐弯走进一条暗道后,记者看到一间更大的厂房,几名技术人员正在灯光下工作着,四周是各类巨大的恐龙化石。
厂房后面,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王世骐,正在为一具来自宁夏地质博物馆的巨犀化石做3D建模。前期的化石修复与今后的化石组装,均由天演博物馆完成,这正是该馆的工作项目之一。
在现场,宁夏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杨克告诉记者,他们与天演有着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对于此次不远千里将化石拉到崇州这家博物馆进行修复、建模、做研究,杨克成说:“这里的技术过硬,在全国得到业内专家的普遍认可,价格也很合适。”
这家博物馆到底有怎样过硬的修复技术?该馆副馆长、技术总监梁鹰向记者介绍了恐龙化石修复的过程。“这里摆着很大的一堆,是从野外运输回来的化石,用皮劳克固定。”梁鹰说,打开后,将由技术人员慢慢清理掉周围的围岩,“这是个细致活。”如果是表面较光滑的整根骨骼,清理起来会比较方便;但结构复杂的骨骼,有时会用上一年的时间。待化石清理好后,技术人员还会进行加固和拼接的修复。
收藏之路
曾为一组海百合卖掉3套房
崇州天演博物馆目前已扩展成为2个展馆,展厅面积共平方米,藏品超过五万件。一号馆为生命进化展馆,分为地质岩矿、恐龙世界、关岭生物群、哺乳动物、生命演化史、人类进化史、现生动物群共七个展区和功能区;二号展馆为大型古生物化石展区。
“2001年,我为了买它,在德阳卖了3套房,总共耗资近百万元。”王小兵指着一件从贵州关岭买回来的全世界单体面积最大(108平方米)的海百合化石说。海百合是一种始见于早寒武纪世的棘皮动物,生活于海里,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由于长得像植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海百合这么个植物的名字。
“这是我买的第一批化石。”王小兵指着普氏野马、梅花鹿、和政羊等的化石标本说,1999年,在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出差时,他看到河床上裸露着一些动物化石。“那时还未入门,不明白这些化石有怎样的价值,但实在好奇,便找来九辆卡车,把它们拉了回来。”
“我租了个仓库存放,找专家来研究,才发现是哺乳动物的化石。后来我明白,还需要有人来修复、装架等,是一条产业链。”王小兵想到了自己组建队伍,他发现很多以前有过化石修复经验的师傅,由于没有满意的收入,都干了别的行业,“我把这部分人找到,给他们高工资,还在国外高薪聘请专家来教学。”王小兵说,当初请的国外专家4万元一个月,几年的教学一共耗费了约百万元。
营运之道
馆内收入主要靠技术输送
崇州天演博物馆并没有出众的“外表”和展陈。那具世界上最大的装架恐龙--马门溪龙化石和其他的恐龙化石都在新馆正中间站立着;世界总体面积最大的关岭创孔海百合化石(180平方米)立在墙面上;很多化石都分门别类放在展示柜中,还有些裸露在外面。博物馆一、二期都是厂房改装的,二期的建设也是怎么省钱怎么来。
“但我们博物馆是全国‘造血'功能最大的一家博物馆,收入主要靠技术输送。以前(收益)好的时候,年交税额达700万元,少的时候我们也交了300万的税。”王小兵说。
“很多自然博物馆缺专业修复人员,但对于一些规模不是很大,或者化石生物展品比较少的博物馆来说,建立一支专门的修复团队,不如向外采购技术服务划算,所以很多都运送到我们这里来(修复)。”
早在上学时期,王小兵就对收藏感兴趣,喜欢收集铜钱。步入社会后,他开始做古玩的收藏和买卖,并挣到了第一桶金。再后来,他在黑龙江做古家具收藏时,接触到古生物,又从中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淘金路。
文章来源:《古生物学报》 网址: http://www.gswxbzz.cn/zonghexinwen/2022/0301/836.html